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行业资讯】政信P2P成政府项目融资新出口 三大风险需关注

时间:2020-07-20

随着PPP模式的走热,政信P2P平台逐渐走入公众视野。网贷之家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,政信P2P通过打造“互联网金融+政府项目”,在P2P网贷垂直细分领域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态,未来吸引地方政府项目尤其是PPP模式新主体通过政信P2P平台融资的可能性加大。

政信P2P,即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嫁接民间资本与政府信用或类政府信用项目。平台主要服务于政府直接融资项目、政府承担担保责任的融资项目、国企应付账款项目、国有金融机构担保项目及其他政府信用介入的项目。

报告认为,随着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功能的进一步解除,加上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融资需求仍非常旺盛,地方政府融资存在较大的缺口,而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是政信P2P平台业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近年来,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及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旺盛的背景下,PPP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进。国家发改委日前就发布了1043个PPP推介项目,总投资1.97万亿元,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、市政设施、交通设施、公共服务、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。

报告指出,政信P2P平台可以助力PPP模式融资创新,有助于化解政府债务,是政府项目融资的新出口。

目前,政信P2P平台上线时间都较短,平台给予投资人的收益大多数位于8%-12%之间。由于一般地方政府对于资金综合成本有一定要求,例如投促金融平台发布的简阳市城区第二水厂管道建设项目,简阳市国有资产委员会规定资金综合成本不得高于14%,政信类P2P平台的投资收益一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目前政信P2P平台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类:

一类是政府直融项目模式,由区县级以上政府授权国企直接融资,主要用于基础设施、市政交通、社会公益事业等建设。项目由本地人大常委会决议批准将融资本息纳入本地财政预算,并有同级财政单位批准或保障还款来源。这类项目还款来源主要包括:专项财政资金、本级财政资金、借款方经营性收入及土地出让收入等。

另一类是国资担保项目,融资主体为政府或国企项目承建或供应商,由国资企业为政府相关项目提供担保或债权回购。此类模式并无人大常委会等机构批复,不纳入财政预算,主要通过国资企业承诺担保或回购来增信。还款源主要包括:债权转让方、国资机构担保或回购方等。

报告对政信P2P平台的业务优势、缺点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。

优点

政信业务由于主打政府信用,项目真实性较为可靠,具备相对较低的风险、较高的信用等级。此外,政信业务的还款源一般较多,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来自借款人的风险。此外,PPP模式发展已经迎来风口,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将给网贷融资渠道带来更多的机会,政信P2P平台在资产端有望获得更多的优质项目源。

缺点

由于政信标的融资金额较大,项目满标效率较低,且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对于投资端有较高收益率要求的投资人来讲吸引力较低。另一方面,政信项目当地化较为明显,如果平台缺乏除了当地政府以外的其他地区项目源渠道,项目标的数会较少,投资人可选择性不高。

目前,政信P2P平台还处于发展初期,在业务模式上多数处于摸索阶段,未形成成熟PPP模式下融资业务,有的平台未提供政府项目融资相关文件,业务信息披露不足。

从政信P2P平台角度,相对于其他个人信贷、车房抵押贷业务来讲,政信P2P业务的利润空间非常狭小。一般政府相关机构对于资金综合成本有严格要求,平台无法获得较高的利差收入。

风险

首先,政策风险。政信P2P平台单一借款方项目基本融资额度超过1000万,融资高的项目甚至接近5亿元。而根据最近监管草案信息透露,对于投资人和借款方,草案规定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平台的单笔借款上限为500万,借款余额上限为2000万元。对目前政信P2P平台项目统计结果来看,大部分都不符合预计出台草案对于借款人融资余额上限要求,平台业务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政策监管风险。

其次,信用风险。虽说政信项目以政府信用为保障,但从目前政信P2P平台已有项目来看,只有少数政府直融项目有人大批准计入本地财政预算,更多的项目地方政府并无偿还或担保责任。

此外,由于地方政府还债对土地出让的依赖度大,与土地、房地产有关的经济指标对于地方财政尤为关键,地产行业的严重不景气等将产生连锁反应;并且,地方债务借新还旧的情况较为常见。因此,即便是地方政府债务,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无风险。投资人仍然会面临债务逾期风险等信用风险。

第三,拆标导致的流动性风险。由于单个政信项目融资额度巨大,政信P2P平台存在将单个项目进行拆金额,甚至拆期限发布的做法,此类金额错配和期限错配统称为资金的错配,往往是导致平台出现流动性风险的罪魁祸首。

报告指出,随着P2P网贷行业整体利率的理性化,借款端资金成本逐渐降低,在地方政府亟须解决融资困难的情况下,吸引地方政府项目尤其PPP模式新主体通过政信P2P平台融资的可能性加大。而对于政信P2P平台来讲,如何在法制框架下将业务合规化,符合目前及未来监管要求是当下发展需要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。(完)

上一篇: 【行业资讯】P2P热衷银行过桥业务 收益虽高谨防风险
下一篇: 【行业资讯】2015年6月4日全国各省市P2P网贷成交额排行榜:最高广东超7亿

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官方网站 www.gdxdxh.com 网站内容均属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
Copyright 2012 ~ 2016 gdxdx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2号珠江国际大厦8楼802B  电话:020-89812653  邮箱:gam_2011@163.com

粤ICP备12013978号-1

Copyright 2012 ~ 2020 gdxdx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

粤ICP备12013978号-1